- 郭贵春;
2010年11月13日至15日,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内首届"语境论与科学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召开。来自山西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内蒙古大学、苏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就"语境论"科学哲学研究纲领及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并提出了"太原共识"。本刊在2011年第一期和第二期刊出此次会议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希望能够推动学界对于"语境论"科学哲学研究的关注和重视。
2011年01期 v.28;No.15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 吴彤;
科学实践哲学在本质上是语境主义的;科学实践哲学与提倡语境性的观点和立场不谋而合。那么,科学实践哲学在哪些方面是提倡语境主义的呢?我们以为,地方性知识的观点与语境主义高度一致;科学知识的索引性也强调语境解释的不可祛除性,这些都是科学实践哲学与语境主义高度关联的基本特征。
2011年01期 v.28;No.154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 蔡仲;
当前科学哲学正在走向"语境论",这种走向与Science Studies有关。文章首先分析了"社会建构"所理解的"语境",这种"语境"用"社会重构"取代了"理性重建",从而走向了社会本体论意义上的相对主义。其次考察了"科学实践"视野中的"语境",这种语境把科学置于自然-仪器-社会机遇性聚集的空间或场所,从生成论的视角,为科学哲学重新思考客观性、合理性等一系列概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011年01期 v.28;No.154 11-1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 张昱;
作为科学方法论的语境论具有方法论的横断性,从认识科学的建构性的视角看,既可以为澄清科学与哲学概念的差异提供依据,又为科学理论的逻辑连贯性提供保障,更为不同学科的理论的对话提供平台。
2011年01期 v.28;No.154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 程瑞;
文章介绍了一种时空语境实在论的观点。首先分析了当代时空实在论发展的特征,确定了时空语境实在论的目标,进而确定了时空语境实在论的本体论基础,构造了时空语境实在论对时空实在的理解模式,最后阐明了时空语境实在论的方法论特征。
2011年01期 v.28;No.154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 尤洋;
认识语境论在解决怀疑主义难题获得极大成功的同时也遭遇到相对主义问题的挑战。文章对认识语境论的主要构成以及与此相关的闭合论断进行了细致地解读,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认识语境论与认识相对主义之间的关系。文章强调并指出认识语境论并不等同于认识相对主义,认识语境论的使用可以带来知识的客观性。
2011年01期 v.28;No.154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 赵丹;
测量总是与理论语境相关,测量与理论间的互动促进了科学理论的发展。文章首先区分了测量理论语境的不同层次,然后以斯特恩-盖拉赫实验为例,论述了其原理理论语境——旧量子论,操作理论语境——电磁理论,与解释理论语境——量子力学;最后分析了理论对于测量的制约、生成和解释作用与测量对于理论的反作用,包括检验功能和再语境化功能。
2011年01期 v.28;No.154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高新民;沈学君;
虚构哲学是在反思虚构现象的过程中,在与模态逻辑、可能世界语义学和非存在研究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哲学研究领域。它有两大走向,即传统的语义学走向和语用学走向。现在人们更倾向于后者,此即本领域所谓的"语用学转向"。西方哲学围绕虚构对象的本体论地位、因果作用等问题所展开的一系列最新研究与争论对我们重新思考存在、事实、真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解决认识对象的范围、种类及其本质规定性等问题无疑有借鉴作用,值得关注。
2011年01期 v.28;No.154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 Charles Crawford;张彦彦;
进化论心理学综合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理论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试图解释人类认知和情感适应功能的起源,并解释这些功能机制在现代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文章主要着眼于回答自然选择是如何创造条件,使有机生命体从环境挑战中生存下来的问题;澄清关于进化论的一些错误概念;以及探讨进化论如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文章最后简要地阐述了科学界和政治界对现存一些进化论观念的思辨。
2011年01期 v.28;No.154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6K] - 王姝彦;
意向性理论是现当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目前认知科学、人工智能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论题。当代心灵哲学在构建意向性理论之时,不仅充分汲取了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两大研究传统的重要思想基础,而且进一步借鉴、吸纳了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现代科学研究领域的新近成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研究视域和方法以及独特的逻辑发展主线,即物理主义的自然主义纲领。由此,意向性的本体论地位、意向内容的自然化、意向解释的方法论地位等问题,就成为意向性问题在当代自然主义心灵哲学背景之下最集中和具体的体现。
2011年01期 v.28;No.154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 樊岳红;魏屹东;
布鲁尔认为可把维特根斯坦看做与迪尔凯姆、韦伯、默顿等人并驾齐驱的社会学先驱,而且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和应用显然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哲学伟人之一维特根斯坦的著作。布鲁尔对维特根斯坦的后期理论,特别是遵守规则等概念进行了社会学角度的阐释和引用,布鲁尔的社会学有限论就是在遵守规则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解读。
2011年01期 v.28;No.154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 周程;周雁翎;
对20世纪初肥料和炸药的生产严重依赖智利硝石的德国来讲,合成氨产业无疑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工合成染料竞争优势逐渐丧失的巴斯夫公司而言,支持人工合成氨项目的开发乃是依靠技术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举措。加上合成氨技术既可以用于生产造福于人类的化肥,又可以用来生产杀害人类用的炸药,其发展轨迹更加非同寻常。文章选取了这个独特的产业技术发展史案例,着重考察了两个问题: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方法是怎样发明的?该发明是如何跨越创新过程中的死亡之谷,并最终实现产业化的?
2011年01期 v.28;No.154 8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3K] - 解学梅;
在分析协同学基本原理基础上剖析了都市圈协同创新的内在机理;分析了都市圈协同创新的序参量、控制参量和自组织演化过程;指出都市圈协同创新系统是不同创新子系统间协同及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企业、政府、中介机构、研究组织为序参量的有序集合,其中非线性机制是都市圈协同创新系统要素耦合的根本机制;放大涨落是都市圈协同创新系统的基本效应。由此,为提升都市圈区域创新能力,需遵循协同学机理,构建都市圈跨区域的协同创新网络,形成有序的自组织创新机制。
2011年01期 v.28;No.154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1K] - 王江荔;
历史上,"冲突与对立"曾被认为概括了科学与宗教、神学的关系。在科学与神学的关系史上有三个重要的里程碑:新的天文学革命、机械论的宇宙观和达尔文的人类起源说。近年来,人们认识到,科学与神学之间的冲突是由于二者对科学知识和神学知识的本质和范围作出了言过其实的断言。科学方法的成功、神学的新境遇以及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推动了科学与神学的交流与对话。
2011年01期 v.28;No.154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2K] - 于洋;王前;
我国科学传播中存在一些异化形态,如科普专题节目中渲染神秘现象、科幻作品中的迷信色彩、伪科学广告欺骗大众、科技新闻报道的片面性等。这些科学传播异化形态打着科学的旗号,利用人们尊重科学的心理,宣传伪科学、反科学的内容。通过分析科学传播异化形态的成因及对策,有助于媒体发挥科学传播的应有功能,使公众正确理解科学,进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2011年01期 v.28;No.154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2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