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冉;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改革的号召。从贯彻的情况来看,已经取得可观的成效。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改革”的理解还有待加深。本文拟对改革的辩证法进行一些探讨,或许有助于对“改革”的理解。改革二字就字意来讲,改是变的意思,革是革新,也是变的意思。改革二字合在一起是强调一个“变”字,可以理解为改变、变化、更新等。一切事物都在运动,有运动就有变化,就有发展,同时改革是在变化中或在变革中求发展求进步。改革是历史的必然,已经一再为事实所证明。茫茫宇宙永远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众
1987年02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周济;
<正>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面对着浩瀚的海洋,必须回答四个应该回答的问题,必须解决海洋方面的“四大家族”之间的矛盾,必须实现四个层次上的协调合作,也就是说,必须把开发海洋放在重大的战略地位上。无疑,这对振兴福建经济,完成祖国统一,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987年02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 傅志东;
化学振荡现象呈现出来的时空有序行为,动摇了自组织现象是生命体特有的传统观点。振荡结构具有自我催化、自我调节以及反应基元简单的自我复制功能,表明化学运动与生命运动有着更为深刻的联系。反应系统能自发产生有序状态,为论证物质运动质的不灭原理提供了化学上的依据。时间有序通过无数均匀空间表现出来,丰富了有序与无序的辩证法。同一反应,能控制条件分别建立时间或空间振荡结构,说明时空具有相同本质。
1987年02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 郑毓信;
<正> 本体论问题是数学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作者着重论证了这样的观点,数学对象在本体问题上具有辩证的性质,它既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又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既具有确定的客观内容,又是对于客观实在的间接的反映。从而,任何片面强调数学对象的客观性或主观性的作法就都是错误的,而这事实上也就是实在论与形式主义的错误的认识论根源所在。
1987年02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姬逸修;
<正> 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因果观念的建立和运用。可以说,在人类社会形成的初期,原始人开始自觉地制造石器,就对因果联系有了初步的具体认识。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和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因果联系的认识也逐步扩展,日益深化。今天坚持辩证地、唯物地认识因果联系和运用因果规律已经成为科学地认识世界和自觉地、能动地改造世界的重要前提。由于因果联系与时间的顺序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致研究因果联系就不能不涉及时间顺序性;而认识时间的顺序性在因果联系中的表现,则更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因果联系的认识。目前,在哲学界对于因果联系固然有基本一致的认识,但是,确实也存在着分
1987年02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 柯礼文;
<正> 在当代科学技术体系中,技术科学占有特殊的地位。在现代科学不断分化综合形成的众多分支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技术科学的范畴;在科学成为直接生产力的历史进程中,技术科学居重要的中介地位。技术科学本身的发展还引起教育结构的改革,一种文、理、工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正在逐步取代以往的单科性学院。但是相对说来,我们对技术科学的总体研究较少。一切以科学为对象的研究领域,包括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基本上都是面向纯科学的。一、技术科学与基础自然科学的区别和联系总的说来,技术科学的目的是认识技术客体,而基础自然科学的目的则是认识“天
1987年02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刘端直;
<正> 科学技术方法视其作用范围和普通性的程度,可分为如下层次: 适用范围特定,普遍性的“台阶”较低,称为各门自然科学的具体方法。一般说,具体方法是各门学科特有的。所谓“特有”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并非一成不变。当其尚未扩大应用范围,提高普遍性程度时,方法是具体的;若随着科学技术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某些使用范围狭窄的方法一经广为推广应用之后,便可上升为一般方法,甚至个别的还可向哲学方法的高层次提炼上升。比如实验方法最初起源于物理学的研究,随后由于其他学科广为移植而转变成为多学科的方法,从而由具体就上升为一般。又如,由信息科学形成的信息方法,现已成了跨越一切学科领域的共用方法。但是,当学科特有的方法在未产生质的飞跃上升为一般方法之前,它就不应成为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如
1987年02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石干;
<正> 科学、技术、生产总体系尽管分类、名称不尽相同,但说到底它由下列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揭示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称为“科学”,二是将认识到的规律变成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工具,称为“技术”,三是用这些工具去创造新“人工自然”,称为“生产”。科学、技术、生产总体系的发展既不是科学的单纯发展,又不是技术的单纯发展,也不是生产的单纯发展。如,科学的发展除了靠思辨和逻辑之外,更主要的是要靠技术设计、发明去证实和发现它们,并为科学进一步发展打下物质基础。因此,总体系的发展是在三者的相互转化中实现的。以往我们强调了三者的协调发展,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转化,忽视了它们之间的转化条件,因此有必要对三者的相互转化作进一步说明。
1987年02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王前;
<正> 利学史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是研究科学思想的演化规律,就是说,要从纷繁复杂的利学思想历史形态中,寻找其逻辑发展线索,这就是科学思想史的逻辑。研究这个问题,对于了解科学史的理论结构和现实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在这方面的初步探索。由于研究时间不长,一些素材还停留在直观描述阶段,有待进一步分析整理。这里主要提出一些基本观点和设想,以期得到学术界前辈和同行们的批评指教。
1987年02期 34-3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 吕乃基;
<正> 一般认为电子的预言和发现是物理学家的功勋,事实上,化学家沿着自己的认识道路也曾预言了电子的存在。尤其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电子是原子结构的组成部分,是物质结构层次中的一员,而不仅仅是如物理学家所预言的与此无关的单纯的电量单位。化学家与物理学家之所以作出不同的预言是有客观依据的,并且与学科的历史特点有关。早在1811年,在对电的研究刚与化学结合起来之时,提出电化学二元论的贝采留斯就声称:“电和比例意义上的可称量的物质一样服从同一定律,电按这些定律与物质化合”。1820年他又指出:“……没有微粒说,就不可能有关于电极性的任何概念”。传记作者索洛维耶夫认为,这表明贝采留斯已提出了关于“电的原子的概念”。法拉第在1833年提出电解定律,马享在后来谈到,要是法拉第再联想到化学中的原子
1987年02期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 宋子良;
<正> 民族习惯或民族性格是确实存在的,它是指一个民族普遍具有的、相对稳定的、根深蒂固的思维活动特征和传统。人们常说,日本民族善于学习外国,善于模仿而不善于独创,美国民族富于创新求实精神,希腊民族具有唯理传统,德国民族具有高度思辩能力,这些指的都是民族性格。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进化中,也形成了本民族的习惯和性格。民族习惯和一个民族科学技术的发展至关密切,它可以帮助形成某种科学传统,以过滤器的形式决定某些科学理论的取舍。有的民族习惯有利于科学发展,有的则阻碍科学发展。中华民族是在一种闭塞的环境里发展起来的,单一的农业经济,加上长期传统哲学的影响、政治的作用,形成了我们民族的注重实用、忽视理论,长于综合、短于分析,以空谈为清高的民族习惯,其主导方面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是不利的。
1987年02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李光;
<正> 在二十世纪的化学史上,记载着DDT杀虫剂的发现及其兴衰过程。尽管化学家O·柴德勒(O·Zeicller)早在1873年就合成了DDT,并将其研究报告发表在翌年的《德国化学会通报》上,但DDT作为强有力的杀虫剂,却是瑞士化学家P·H·米勒(P·H·Miiller)1939年发现的。米勒因此科学发现名扬四海,并荣获1918年度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重温发现DDT杀虫剂的过程,从科学方法论和科学社会学的角度来剖析这一个例子,可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米勒出生在瑞士奥尔顿乡村,中学毕业时对化学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出于家境贫
1987年02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纪志刚;
<正> 列奥那多·达·芬奇(Leonardo·da·Vinci 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艺术家。他在《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一系列闻名世界的绘画杰作中表现出的那种大气磅礴的天赋,使他不愧为盛文艺复兴美术的奠基者。也正因如此,他在科学上的功绩,一直被他艺术家的声名所掩盖。19世纪末叶,随着他的札记公之于世,这位巨人的全部才华才得以展现在人们面前。他“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部门中都有重要的发现”。
1987年02期 53-5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韩旭;周本青;张蔭榕;丁士章;高策;
<正>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山西境内的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这里现存的许多文物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光辉成就提供了很好的实证。本文就是一例。牌的用途是召集僧侣用饭,所以在五台山诸寺届中一般都有牌,清傅山先生曾在诗中写道:“阒焚木鱼瘦,斋钟麦燕膄”这里所指的“斋钟”就是指牌。由于种种原因牌已不多了。在五台山的十七个寺庙中,仅发现六块,其中显通,南山两寺中的牌铸于明万历年间;罗喉,塔院,善财等三寺中的牌铸于清道光年间,碧山寺中的牌为佛历贰仟九百七十五年铸造的,它是五台山现存的,唯一的一块铜牌。
1987年02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欧阳绛;
<正> 关于“人是怎样思维的”,我们还知道得很少;对于“让机器能思维”有种种不同的理解,也就不足为怪了。正因为如此,达到此目的的途径也有许多条: (一)从计算机科学出发逼近它。马希文在他的“人脑,计算机与‘电脑’”一文中指出:“计算机能不能代替人脑?这是一个十分含糊的问题。至少可以有以下的几种很不同的解释:①计算机能不能完成一些迄今为止主要是靠人的大脑的活动完成的工作?②计算机能不能完成一切这种工作?③计算机能不能象大脑一样地完成这种工作?”接着,他说:“对于①,回答
1987年02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 杜庆华;
<正>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各种机器人的出现,人们看到计算机、特别是机器人能模拟人的某些思维功能,给生产和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发挥了神奇的力量。这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吸引了很多学者来研究人脑与电脑的关系问题,并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对这个问题争论的焦点是电脑能否最终取代和超过人脑,即思维模拟的界限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西方有的资产阶级学者认为电脑将全面超过人脑,机器人将全面超过人。我国学者为了批判上述错误观点,在各种哲学教科书中总给机器人的功能划一定的
1987年02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杨晓雍;
<正> 这几年,我们在为理科研究生讲授自然辩证法课的过程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尝试,有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拟在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看法,作为在改进教学上的建议。总的意见是,自然辩证法教学,就这门课的本性而言,必须突出两个特点:一是要有哲理性,二是要有科学性。而且应当把这两方面密切地联系起来,这就是说,在讲述科学事实时,要渗透哲学精神;在涉及哲学思想时,要有科学上的说服力。以下谈几点具体意见。 1、鉴于我们的授课对象都是自然科学各领域内的研究生,而承认自然科学的科学性当然是他们学习科学、从事研究的思想前提,因此,我们就用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加以比较的方法来说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我们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至少在两个本质特征上是共同的:一是坚持整个自然界是不断地发展、变
1987年02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饶祖天;吴敦礼;
<正> 随着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科技期刊也发展很快。现在世界上各种科技期刊不下十四万种,我国正式登记的已有4000多种。有人作过估计,全世界每年的情报发生量有500万件,而且每年又以10%的速度增长。在这些浩如烟海的科技文献中,65%是由各种期刊发表的。目前,不计每天问世的科学技术专著,仅论文就逾14000篇。作为传递科技知识信息载体的期刊编辑工作,就是科技信息的收集、滤波、编码和传播工作,是积累信息资源的工作,是开发智力的工作。在当前新兴科学不断产生,各学科的渗透愈来愈多,科技信息的密度也愈来愈多,以及信息传播工具取得划时代成果的条件下,科技信息出现了新的态势,即信息数量成倍增长,确有“爆炸”之势;信息的多学科渗透,令人“刮目相看”;信息传播速度之快,使人“目不暇接”,这就给科技期刊编辑
1987年02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鲁品越;
<正> 有一种哲学上相沿成习的说法,认为世界上的运动可以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这种划分貌似全面合理(其实思维运动尚未明确包含在内),实际上潜含着逻辑上的不合理性。我们知道,哲学上的运动是“一般的变化”(恩格斯语)①,因此从物理运动状态向化学运动状态的转变也是运动。从化学运动向生命运动的转变或者从生命运动向化学运动的转变也都是运动。请问:这类运动属于上述五种类型中哪一类型?显然哪一种都不是!可见,存在着不能归入上述五种类型的运动。从逻辑上说,这种分类犯了“不完全划分”的错误,因而不能成立
1987年02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倪天成;
<正> 世间有些事情,乍看起来,似乎叫人不可思议。譬如,对于一个天天上楼的人来说,他并不一定能准确地回答楼梯有多少台阶,个中原因,或许是由于熟视无睹或习焉不察吧。对于科学也是这样,谈论它的人多,然则深究其意的人少。虽然,《辞海》、《现代汉语辞典》等工具书和一些教科书(包括哲学教科书)都从不同角度对科学作了定义或诠释。但要么如出一辙,要么大同小异,均没有脱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的窠臼。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值的商榷的。首先,它模糊了科学和学科的界限。
1987年02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M.J.雷默尼克;原亚艇;
<正> 对于如何解释恒星的起源,多年来天文学家提供的颇有说服力的论证是这样的:弥漫于星系的巨大而稀薄的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星云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收缩,温度急剧升高,然后迸发出核燃烧火焰。直到最近这还只是一个模型,然而据发表在《天文物理学通讯》杂志十月一日这期上的报告说,一个天文学家小组将宣布他们最终找到了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教授C·赖达说:“我们已经发现了在我们看来是一个正在形成恒星的星云的真实收缩,它很象我们的太阳”。由于收缩星云的外层部分遮盖了内部的新星,使得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新生的恒星。一般光线不可能穿透这层雾霾,但由温度不断升高的胚胎星产生的红外长波和无线电波
1987年02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伊斯特万·马迪亚利·贝克;桂质亮;
作者提出一种测量科学成果质量的新方法。该方法以科学的认识论结构为依据,不同于索莱·普赖斯(Solla price)的科学计量学理论。准确地说,后者是作为一种统计方法而得到支持的,它需要比出版物和引用文数更适当的计算单位。作者的方法主要是一种能够用以测量42个等级的创建性成果和破除性成果(批判性研究)的度量方法。本文也包含一个科学思维模型。该模型适合于表征后者。作者用该方法进行过一些具体的测量。在这些测量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个涉及到社会科学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之间的差异的假设。作者认为这一方法同时也是创造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方法。
1987年02期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 林;
<正> 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于1987年3月6日至7日在太原召开。大会收到论文56篇,共65人参加了会议。学会理事长张家治主持了年会。会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扬学术民主。始终在热烈活跃气氛中进行。不同学术观点充分展开,与会代表畅所欲言,或以宣读论文,或以即席发言等形式对许多新观点、新见解展开了深入、广泛的讨论。邢润川在《简论科学史研究中的历史主义原则》一文中指出:“现代社会生活中科学的作用日益增长,要求正确地组织和计划科学研究,即把科学研究引导到需要的方向上去,掌握科学发展的过程本身,预见它的未来。”“不应把科学史只局限于研究过去,而看不到它与现在和将来的联系。”赞同这一观点的同志认为,这一提法向传统的
1987年02期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旭;
<正>薛清源——《医学与社会的相互渗透》《影响各级医院医疗质量提高的因素》《医德观念的变化及其对策》滑东方——《改革、医德及其它》《药物中毒与社会》《“临床思维”浅谈》高成顺——《过程哲学原理试探略述》《目标实现的战略学原则体系对医学发展的意义》《从门诊患者需要的心理学调查试探医疗质量的提高途径和提高方法》
1987年02期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