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贵春;王凯宁;
量子计算研究是近年来量子力学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文章从探讨量子计算概念的提出入手,讨论了经典可逆计算的量子表征模式,接着分析了量子计算语形结构的特点,对比了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并行性的异同,考虑了测量中的塌缩对量子算法设计的影响,最后以前述的研究为基础讨论了量子计算的哲学意义。
2011年02期 v.28;No.15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江怡;
语境论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重要纲领,但对语境概念的考察还需要从意义概念入手。文章对语境概念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一种确定意义的限度、范围和条件"。对语境概念的理解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语境与意义、语境与真值、语境与结构、语境与解释。构建语境论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加强对概念的语义分析;加强对语境的文化-历史考察;加强对知识的情景分析。
2011年02期 v.28;No.155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肖显静;
近现代科学采用祛语态化等修辞手段,反映并展现了理想主义科学观,可称之为理想主义科学修辞。这不能反映科学活动的真实状况,需要结合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的研究成果,重新采用语态化解释等修辞手段,返语境化,尽量还科学真实面貌。不仅如此,复杂性科学、基础应用研究和战略性基础研究的兴起,需要科学修辞的语境化转向:一是更多地走向文学性的语境诉求;二是在科学文本之外,面向社会交往实践,进行外在主义语境修辞。
2011年02期 v.28;No.155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朱春艳;陈凡;
"语境"的元哲学问题虽不是技术哲学研究的内容,但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技术哲学研究,使技术哲学研究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单一性走向系统性,从两极对立到相互融合,从而影响了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形成和研究范式的更替,同时对技术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论文以分析"语境"的含义为切入点,从上述三个方面论述了语境论对当代技术哲学研究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指出技术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从关注技术"本身"转向关注技术创新,尤其关注技术创新和文化的相关性问题。
2011年02期 v.28;No.155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康仕慧;
"数学本质究竟是什么"是当代数学哲学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象柏拉图主义认为数学的本质在于研究一些独立的个体对象,结构主义主张数学本质的核心是抽象结构。语境论在阐明传统解释存在缺陷的基础上,运用语境分析对"数学本质"给予了新的解释———在形而上学层面,数学本质是概念;在数学实践层面,数学本质是开放的。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数学本质"本身就是一个依赖语境的问题。
2011年02期 v.28;No.155 26-3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董佳蓉;
人工智能在短短50多年时间里出现了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和行为主义等三种主导性范式,并表现出一定的融合趋势。文章认为,独特的表征理论和计算理论是人工智能范式得以成立的基础。文章从表征和计算两个角度对人工智能现有范式进行分析,认为三者面临的共同问题,都是难以在不断变化着的真实语境中很好地处理问题。人工智能将紧紧围绕语境问题展开研究。因此,人工智能研究范式也必然不会停留在现有范式之内,需要构建语境论视野下的范式发展观。
2011年02期 v.28;No.155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于金龙;
科学理解的境况性规范是科学实践哲学的核心论题,阐释了实践境况与科学理解规范性的内在关联,指出境况性科学理解规范的研究内容;分别从物质性维度、时间性维度、话语维度以及权力维度解析作为实践现象整体的科学实践境况,同时揭示了不同实践境况维度对于科学理解的规范涵义。
2011年02期 v.28;No.155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赵斌;
进化论作为生物学哲学中的纲领性议题,对于它的解读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物学哲学的研究模式。传统的概念分析方法对于生物学哲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生物学哲学研究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其弊端也逐渐体现。从进化论解释的多元性不难发现,语境在不同的理论或模型表征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用语境分析的方法来进行进化论乃至生物学哲学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011年02期 v.28;No.155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刘胜利;
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对传统心理学的身体模型进行了方法论的批判。传统心理学家发现本己身体经验具有一些无法被纳入对象身体概念的新特征。为了既能保留对象身体概念,又能解释这些新特征,他们从自然态度出发将"身体经验"对象化,变成了"身体表象"。梅洛-庞蒂认为,这种身体模型的修改只是推延了问题而并未解决问题。之所以新的"对象+表象"身体模型注定会失败,是因为它的方法论基础仍然是一种对象化的自然态度或对象思维。只有通过先验态度或现象学还原,我们才能回到本己身体经验以及显现在其中的现象身体。
2011年02期 v.28;No.155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谭笑;
科学修辞学最为擅长和独到的是对于科学文本进行修辞学的分析,从而探讨文本中所体现出来关于科学的社会建构、历史、认识论等等不同于传统科学哲学的观点。它在分析手法和目标上都杂糅了多个学科,总体来看有宏观的建制研究、中观的社会研究、微观的策略研究。三者在研究对象、方法、理论倾向、分析目标等方面分别有不同的特征和取向,这也构成了科学修辞学多元而极具启发性的研究进路。
2011年02期 v.28;No.155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赵泽林;
联结主义是当今认知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学科所推崇的最新研究范式,也是继符号主义范式之后的又一大哲学思潮,它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具体科学。但是,联结主义本身却存在着论证上的缺陷,乐观的联结主义者必须冷静修正这一范式。
2011年02期 v.28;No.155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张留华;
皮尔士对于康托连续统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又从概念层面上予以批判。他从逻辑学考察出发,指出康托连续统并非几何直观意义上的连续统,因而是"伪连续统"。皮尔士依据无穷小理论所界定的非度量性的连续统观念,为现代数学的基础批判提供了有益启示。
2011年02期 v.28;No.155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贾向桐;
指称问题是贯穿科学实在论两条基本原则(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的核心环节,它和真理问题一起构成实在论"非奇迹论证"的理论基础。以劳丹为代表反实在论针对性地提出"悲观归纳"问题,借助历史主义的案例分析方法,深刻揭示了"非奇迹辩护"推理存在的问题:科学理论的成功(包括预测和解释的成功)与其理论的指称和真理性并无因果必然联系。科学实在论针对"悲观归纳"的质疑,试图通过"拉姆齐置换"解决理论术语的指称问题,这代表了一种"结构实在论"的理论方案,它诉诸于科学理论的数学结构来答复反实在论提出的"指称"问题。
2011年02期 v.28;No.155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