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贵春;殷杰;
<正>一整个20世纪,伴随着一系列科学上的革命性进展,因其而产生的科学哲学也经历着从初期到兴盛再到转型的过程。在刚刚步入21世纪之初,面对科学哲学未来走向的发问,一批科学哲学家以及科学家被召集起来共同完成了这部迄今门类规划最为全面的科学哲学丛书——《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它以宏大的视角来展现步入新世纪的科学哲学研究面貌,通过对一般科学哲学以及各具体科
2016年04期 v.33;No.18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苏德超;
一些典型的自然主义者自相矛盾地赞成抽象对象的存在,卡茨将这种现象归咎于作为第一哲学的科学概念其核心存在着冲突。就此,他提出了新自然主义谬误概念,并论证自然主义者犯了不同于摩尔旧自然主义谬误的新自然主义谬误。文章对卡茨的论证作了重构和关键细节的加强。
2016年04期 v.33;No.187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李主斌;
知觉经验能够成为信念的理由,这一日常生活的图景自戴维森的挑战后便成了知识论中的热点话题。麦克道威尔试图证明,一种具有概念性内容的经验概念可以有效地应对戴维森的挑战。针对麦克道威尔的方案,批评者们分别从"理由"概念和"经验"概念着手对其进行了批评。文章试图梳理、分析始自戴维森、麦克道威尔的这一论证,通过区分信念之理由的两层涵义并回答某物成为信念之理由的条件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而为麦克道威尔的方案提供某种辩护。
2016年04期 v.33;No.187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赵泽林;
计算主义在解释人类认知现象中所遭遇的种种解释难题,引发了许多哲学家的思考。威尔逊认为,过去的计算主义可称之为"窄计算主义"。这种计算主义在解释人类认知现象时,主要强调了认知过程中的计算逻辑、形式,忽视了认知主体与外在认知对象的关联性,从而使认知计算主义陷入解释困境。为此,我们有必要提出一种"宽计算主义",拓展计算、表征等传统计算主义的核心概念,把"计算主义"解释延伸至大脑之外。这种"宽计算主义"揭示了计算的语义性,丰富了我们对计算、表征等概念的理解,为走出认知计算主义的解释困境树立了新路标,但却没有提出完整的解释框架。从根本上破解认知计算主义的解释难题,仍将任重道远。
2016年04期 v.33;No.187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文玉林;
长期以来,笛卡尔知识论被理解为经典基础主义,随着经典基础主义的基本原则被抛弃,笛卡尔知识论似乎仅具有历史意义。然而,经典基础主义只是笛卡尔知识论的一个面相,笛卡尔知识论最具创造性的部分是关于认知规范性的论述,笛卡尔认知规范性理论支配着当代知识论中知识的规范性与知识的自然化之争。
2016年04期 v.33;No.187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车辕;
想象力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西方哲学历史上已经将想象视作是直观到概念认知的中介环节。而康德更是在内容和形式上对想象力进行了精确的划分,从而区分了形式上的先验想象力与内容上的经验想象力,并且对于想象力误用所产生的各种认识上的错误进行了系统地分析,这些都有助于增加对于我们自身的认识。西方哲学认识论中的想象力理论得到了现代心理科学实验的印证,从而展现出了其当代价值和意义。
2016年04期 v.33;No.187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王策;金延;
先验逻辑与现代逻辑暗含着"概念/对象"这一共同结构。该结构在先验逻辑中体现为"知性/直观",在现代逻辑中体现为"函数/自变元"。康德诉诸"先验统觉"作为知性概念与直观对象的联结机理,弗雷格运用"不饱和性"作为函数和自变元的结合原则。两种逻辑的共同特征还在于:首先,判断成为逻辑分析的基本单位并具有优先性;其次,他们使传统逻辑的主谓词项从"对称性"关系转变为"非对称性"关系;最后,两种逻辑更加凸显了逻辑的形式化特征,深化了对人类理性的理解。
2016年04期 v.33;No.187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李恒灵;张守夫;
柏拉图通过对智者修辞学的哲学反思和探索,认为智者修辞学为奉承术、蒙骗术和诡辩术,是"坏"的修辞学;而真正"好"的修辞学应该是治疗灵魂疾病的艺术,是具有良好品格和丰富知识的劝说者,通过事实、语言和逻辑技艺的使用,去说服听众,使听众获得知识、确立信念、得到快乐和愉悦,最终取得影响听众心灵的效果。柏拉图对真正"好"的修辞学体系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构建,勾画出了修辞哲学的基本框架和方向,为亚里士多德完成修辞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柏拉图原创性的思想火花照耀着整个修辞哲学的历史。
2016年04期 v.33;No.187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孔慧;
在和塞尔的著名笔战中,哈贝马斯、阿佩尔等哲学家对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批评归根到底是指出,他把"意向性"作为语言哲学的基础,因而止步于对言语行为的探究,却忽视了真实的语言游戏更多的是言语活动。但是,尼克·弗臣敏锐地注意到,塞尔只是无暇系统阐释言语活动,相关论述散落在他的语言哲学理论中,足以回应有关言语活动的问题,却鲜有研究者涉及。论文试图探索续写言语行为理论的某种可能性:按照塞尔的语用学方法,来阐释言语活动的构成惯例及其普遍适用性的基础,从而回应哈贝马斯、阿佩尔等哲学家对塞尔的语言哲学的评论。
2016年04期 v.33;No.187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方红庆;
"淹没问题"的提出是当代知识论"价值转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主要用于攻击可靠论,认为可靠性的价值会被真的价值所"淹没"。为此,戈德曼和奥尔森提出条件概率解决方案,即可靠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提高了未来真信念的概率。该方案失败的根源在于可靠论本身以及其背后所隐含的传统知识论分析路径。在威廉姆森的"知识第一"的知识论纲领下,一种新的条件概率解决方案是可行的,即根据证据概率表明,知识比真信念更持久,因此,更有价值。
2016年04期 v.33;No.187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杨修志;
德娄斯将敏感性原则作为语境主义的主导性原则,而这一原则却招致了诸多的异议。同德娄斯的语境主义一样,布莱克的反怀疑主义理论也是建立在敏感性原则基础上的。布莱克关注到了敏感性原则的异议及困境,但他并没有像一些知识论者那样就此抛弃敏感性原则,而是采取了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布莱克的思路是对语境主义的敏感性原则所招致的异议加以修正,提出一种弱化的敏感性原则,并进一步揭示出在反怀疑主义理论中采纳敏感性原则的合理性。
2016年04期 v.33;No.187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任巧华;
适应主义根植于19世纪末华莱士和魏斯曼等人的思想,后来被费希尔和威廉发展,是一种强调生物适应的生物进化理论。适应主义纲领又被解释成乐观论纲领,其确证原则强调了性状近似功能和终极功能的区分。从研究上,其逐渐形成了实证的、解释的和方法论的三种范式,三者虽彼此独立但又各有所短。重要的是,适应主义纲领不能被笼统地认为是假说的测试,而是一种启发式的研究纲领。这种研究理路虽然存在方法上和解释上的局限,但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了否定之否定的原则。
2016年04期 v.33;No.187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刘凯;
地理学哲学在地理学中以及科学哲学中一直未受重视,这对地理学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地理学哲学发展滞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地理学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其性质,提出了地理学哲学研究的主要论域。哲学思想的创新是地理学创新的源泉,地理学迫切需要汲取哲学及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对地理学进行哲学的反思和观照,加强地理学哲学研究,促进地理学思想与理论的创新。
2016年04期 v.33;No.187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